古人讲,人生就是一场修行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党员干部亟需到党的学校“修行”,才能继续走好赶考之路,交出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。此次党校学习期间,我重温了《资本论》《毛泽东文集》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等著作,认真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授课,到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参加了异地党性教育,深刻感悟了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豪迈,真切理解了为人民服务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,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,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,增强了攻坚克难、砥砺前行的勇气。我认为,通过党校学习必须做到强党性、添动能、提能力、促发展,具体来说,要做到“四个看”。
第一,看清自己。看清自己,才能不乱于心、不困于情、不畏将来、不念过往,解决好我是谁、从哪里来、到哪里去的问题。一是看清入党初心是什么、工作追求是什么。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、纷然杂陈的社会思潮、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,自己当何去何从,作为共产主义者、基层党组织书记,必须永葆初心、坚定信念,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境界,勇毅前行、敢于争先,争做新时代的张思德。二是看清个人性格怎么样、适合做什么。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个理论叫“同素异构,要素有用”,组成每个人的机体是一样的,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却不一样。作为乡镇党委书记,要看清自己的性格,是率直还是冲动、是外向还是内敛、是沉稳还是急躁、是胆大还是心细。只有这样,面对复杂问题、突发事件时才能从容应对,面对决策时才能综合分析、客观科学。同时,也才能看清每个职工的优缺点,做到人岗相适、事半功倍。三是看清个人缺点有什么、怎样改进。每个人都有缺点,问题是你自己能不能看得见。而且,这些缺点反应到工作中,必然表现为顺逆、成败。古人云“知己知彼、百战不殆”,只有看清自己的缺点才不会故步自封沉湎于过去,也才不会无所适从迷失于当下。在具体工作中,要保持清醒和冷静,不争一时之短长,做到不被胜利冲昏头脑、不被困难陷入泥潭。
第二,看“轻”自己。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,绝不是妄自菲薄、自卑自弃,只有看轻自己才能认清方向。一是看“轻”职位。离开了“位子”,你又是谁?这不禁让我想起“驴和佛像”的故事,芸芸众生之所以虔诚地跪拜那头驴,是因为它背上驮着的是佛像,而不是驴本身。永远要珍惜机会和平台,不要在围猎中迷失了自我。二是看“轻”能力。太阳东升西落,亘古不变,地球离开了谁都一样自转公转。要把自己看作泥土,别把自己当成珍珠。刚学会一点本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,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要不得。要始终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须有我”的精神境界,甘于平凡、甘于奉献。
第三,看重自己。看重自己才能做到自信、自尊、自重、自励,才会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。即便是一颗螺丝钉、一根粉笔、一支蜡烛,都能发挥它的作用,有时往往还是关键性作用。一是从单位看,是领头羊,是火车头。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古人云“郡县治,天下安”,作为乡镇基层,我认为更是“乡镇稳,基础牢”。当前,我们肩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,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,乡镇基层是治国理政最末端的参与者,更是最前端靠近群众的引领者,不能错失机遇,要积极思发展谋长远,集智聚力、苦干实干、善作善成,为光明大道增添一隅之光。二是从家庭看,是父母子女,是丈夫妻子,更是一家之大梁。无论你是哪个角色,于家庭而言无可替代,无论哪个角色的缺失,于家庭成员而言都是不幸和苦难。要常怀无愧于家庭成员、无愧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感,常怀律己之心,常思贪欲之害,自觉筑牢廉洁自律防线,永葆清正廉洁本色。三是从社会看,是代表,是形象。常言道“一颗老鼠屎,搞坏一锅粥”。我们身处社会之中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监督无处不在,一言一行既事关自己,更代表全体党员干部,决定着群众怎么看我们,事关干群关系,事关党的执政根基。工作生活中,要始终做到自爱自重、自尊自信,净化生活圈、社交圈、朋友圈,不断强化党性修养,切实提升综合素质,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。
第四,看牢自己。初心易得,始终难守。面对各种困惑、迷茫、诱惑、围猎,我们要积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革命先辈“我将无我、不负人民”的为民情怀,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保持年轻干部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锐气,坚决做到坚定信念、铭记初心,严明纪律、守牢规矩,不断学习、提升能力,心怀群众、埋头苦干,切实增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,真正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。
[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2期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进修班学员,现任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党委书记]